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不是袁术 > 九十八 袁树出击

九十八 袁树出击

九十八 袁树出击 (第2/2页)

什么路子?
  
  出于谨慎、好奇、小心,所有人都是怀着统一的求解的情绪来听袁树讲学的,不是来嘲笑,也不是来反驳,更不是来砸场子。
  
  他们想要一个解释。
  
  而且来的人贼多。
  
  太学生,今文学派的学者、学子,各大家族子弟,其他朝廷势力的爪牙,乃至于宦官们的爪牙,五万多人齐聚太学,把太学里头挤爆了,外面也是围的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一片,一眼望去全是人。
  
  太学最鼎盛的时候也不过三万多人求学,而现在,这里挤了五万多人。
  
  还都是有文化、有素养、有家底子的社会中上层人士。
  
  得知这个大致人数的时候,袁树激动了。
  
  他知道,自己的初步目的已经达成了。
  
  这么多人,这么大的关注度,天上地下独一份!
  
  这叫什么?
  
  这叫流量!
  
  流量就是机遇,流量就是金钱,流量就是一切!
  
  黑红也是红!
  
  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学派领导人,最怕的不是质疑,不是抨击,不是嘲讽,而是……
  
  没有流量!
  
  袁树需要流量,心学需要流量,他的野望需要流量。
  
  宦官们不懂流量时代的打法,不知道什么叫黑红也是红,所以一番操作,把袁氏推向风口浪尖,也把顶级流量拱手相送,交给了袁树。
  
  这里聚集的几万人来自五湖四海,几乎囊括了大汉帝国每一个州郡的地方豪族,凡是在地方上有势力、有流量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了。
  
  这年头讯息传递速度缓慢,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播速率很有限,但是一对数万的传播,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信息时代的传播规模啊。
  
  这得是什么情况下才能聚集那么多人聚精会神地听一个人输出观念?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次机会,袁树把自己在茂陵讲学的时候用的扩音装置给装在了讲台上,最大限度的强化自己的声音,另外,他还安排了更多的“助讲”。
  
  每隔一段距离,就在讲台四方的位置上各安排一个助讲。
  
  他们同样拥有扩音装置,同样站在搭建起来的小高台上,负责把自己听到的袁树讲学的内容用自己最大的音量复述出来,争取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
  
  针对那么多聚集而来的人,袁树动用了两百多个“助讲”,营造一个天罗地网之势,让自己的思想之力和演讲的澎湃之力席卷全场,让所有人都无处可逃。
  
  这一套演说办法是他在茂陵讲学的时候就开始运用的,他和一群一心会的干部们一起实验研究了这样一套覆盖全场的讲演办法,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听到袁树最本源的意思。
  
  而不至于被人曲解。
  
  要讲的这些东西都是袁术在茂陵讲学的时候讲过的,经过了时间和人类的考验,被证明是有非常不错的效果的,现在一心会快六千人的规模就是这么来的。
  
  只不过这一回可能难度稍微要大一点点,因为经过之前的舆论发酵,大部分人对袁树的感官都是负面的,不像之前在茂陵,最多是怀疑,不至于负面。
  
  不过,这也只是袁树眼中的一个小小的挑战罢了,他完全不畏惧。
  
  于众目睽睽之下,袁树来到了太学,从太学最外围的人群中直接挤了进去,围观群众自发地为他让开一条路,没有阻拦他的行动。
  
  他迈着小四方步,抬头挺胸,昂然走过了漫长的人群,轻轻松松登上了讲台。
  
  距离讲台最近的第一排,十七岁的徐州广陵人张纮十分感兴趣的打量着袁树。
  
  这位名声极大的神童在这几日风评急转直下以前,可是半个天下的风云人物。
  
  小小年纪继承马融学术地位不说,还自己开创学说,创立袁氏心学,传授门徒,据说门徒已达五千余人,是关西之地声望最高、人数最多的学派。
  
  要说是因为他出身好的缘故吧,也不尽然,天底下出身好的人不知凡几,但是能硬拼学术拉起一个学派的,还真没有第二人。
  
  至于他的学术水平,自然也是有公论的。
  
  张纮身在雒阳,也通过各种渠道读过了《孟子解诂》和《知行论》,对袁树的心学体系有一些了解,更听闻他在关西辩经四百多次不败,便认为袁树是有真才实学的。
  
  更是有理想的。
  
  身为五零后年轻一代,十七岁的张纮也被袁树的这种理想所感染,认为袁树的学说虽然还没得到承认,但是不失为一种对未来有意义的学说。
  
  如果真的可以实践一下,尝试一下,或许可行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