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21章 斗智斗勇?

第321章 斗智斗勇?

第321章 斗智斗勇? (第1/2页)

在长安,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历史上的帝国双臂、绝代双骄之一的卫青,已经开始朝着人生巅峰而前进。
  
  而在数千里外的河南地,一场结局早已注定,却也注定惨烈的大战,真随着一面城墙拔地而起,而逐渐临近。
  
  ——博望城,已经正式动工起建。
  
  按照少府的预案,博望城一如中原城邑,四四方方,各正对东南西北;
  
  城东西十里,南北六里,内部可容纳军属一万户。
  
  城外,于城东、城西各设兵营,分别入主五千常备戍边卒。
  
  至于城中,将来便会是这一万朔方戍边卒,所对应的一万戍边家庭。
  
  有点像后世的军户;
  
  但不同于那世袭罔替,躲都躲不掉的军户制,博望城这种模式,更像是秦时移民实边,以消化新服之地的政策。
  
  ——现如今的南越王赵佗,便是这个政策下的产物。
  
  曾几何时,赵佗奉始皇之令,以副官身份随主将任嚣,率足足五十万‘大军’南下;
  
  这里的五十万大军,自然不会是五十万训练有素,久经沙场的精锐,而是五十万接受过基本军事训练,却大都没有上过战场的老秦良家子。
  
  这五十万人到达岭南,并为秦开疆拓土之后,既没有功成而归、班师回朝,也没有回到原籍,而是就地留守,成为了秦庭迁往岭南地区的第一批移民。
  
  平日里,这些人也种地劳作,过着寻常农户一般的生活。
  
  有事时,他们却也能随时发挥老秦人的光荣传统:扛起锄头便是农,拿起长戈便是兵!
  
  后世人常说:秦之亡,恰恰是其制度过于先进,导致严重不符合时代背景、文明进程,以至于‘步子跨的太大扯到了蛋’;
  
  从当年,秦对岭南之地的开发方式,其实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赵佗带着那五十万人,在岭南地区的开发,不就是后世新时代,华夏文明依旧在用的生产建设兵团嘛!
  
  两千多年后,新华夏依旧还能捡起来用,甚至还能发挥相当效果的制度,放在这两千多年前的时代,能不‘扯到蛋’嘛……
  
  至于如今,刘荣决定在博望城驻扎的两部都尉,有别于后世朱明时的军户,以及新时代兵团的,则是相较于后二者,将来长期驻守博望城的这两部都尉,重心更多还是在军事上,而非农业生产、建设之上。
  
  ——原则上,长安朝堂不会完全切断对博望城的后勤、辎重输送。
  
  该给的军粮半点不少,还是会发放到将士们手中。
  
  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他部队的将士领了军粮,就可以安安心心打仗,非但不用担心自己吃不饱肚子、会饿着肚子上战场,甚至还能有余力照应家里。
  
  而博望城这两部都尉,则是在领了军粮之后,可以安心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军事任务:种地。
  
  没错;
  
  对于博望城这两部都尉而言,种地,并非生活所迫,而是军事任务!
  
  原因也很简单:华夏民族的血脉,始终带有‘能种地的地方才能生存’的认知。
  
  刘荣要做的,就是通过军事命令,来借这两部都尉将士告诉天下人:河套,是能种地的;
  
  而对华夏人而言,能种地,自便意味着能生存。
  
  如此一来,日后无论是长安朝堂决定向朔方郡移民实边,还是对博望城加派类似的‘耕战’兵团,阻力都会小很多。
  
  至于将士们在博望城附近开荒,所得的田亩和作物收获,刘荣也十分大方:田,谁开垦算谁的;
  
  粮,谁种出来算谁的。
  
  换而言之,‘种地’这一项军事任务,非但能为博望城守军将士带来稳定的副业收入,甚至还能让他们轻而易举之间,便置办下相当不菲的田产。
  
  固然,河套地区并不太适合种地。
  
  准确的说,是相较于开荒耕作,这片土地,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但没关系;
  
  刘荣愿意付出这么些许代价,拿出河套3-5个百分点的土地,来吸引天下人前往、定居。
  
  这,也正是博望城存在的意义。
  
  ——博望,望的从来都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北方,而是比北方、比匈奴更为遥远宏大的目标。
  
  秦时有言:六王毕,四海一。
  
  刘荣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华夏能再多出一句:游牧、农耕皆诸夏,罗马东叩称汉臣……
  
  “单于庭主力,难道还没有抵达高阙吗?”
  
  “怎么都过去了这么久,都还没动静?”
  
  博望城——或者说是还未建成,连雏形都不曾具备的博望城北‘城墙’外;
  
  榆侯栾布驻马而立,看着几里开外的大河南岸,依旧在往返巡视的汉军将士,眉头只紧紧皱在了一起。
  
  在栾布身侧,弓高侯韩颓当、江都王刘非等众人,也都是一副不甚其解,却又忧心忡忡的表情,目光齐齐锁定在遥远的大河沿岸。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军臣老贼,究竟是在盘算什么?”
  
  作为在草原土生土长的降将,或者说是华夏历史第一位留学生,韩颓当对匈奴人,或者说是草原游牧民族的脾性,可谓是了若指掌。
  
  ——韩颓当归降汉室时,尚还是太宗孝文皇帝早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
  
  作为韩王部的小王子,韩颓当自然见过上一代老上稽粥单于,并相当了解其秉性。
  
  而如今的军臣单于,韩颓当最后一次见到的时候,军臣还是个骑着小马驹,整日与酒色为伍的纨绔左贤王。
  
  对于军臣——尤其是成年后的军臣,韩颓当的了解十分有限。
  
  但再怎么有限,韩颓当也能从如今的状况当中,闻到一股极为浓烈的危险气息。
  
  ——时间,已经来到了天子荣新元元年,秋九月末。
  
  再过几日,便是岁首新年。
  
  距离汉军推算的单于庭主力抵达日期:九月十五,已经过去了十多日;
  
  但高阙至今为止,都没有产生丝毫变化。
  
  按理来说,单于庭主力在代北猛攻马邑,突闻河套易手,必定会马不停蹄的飞驰回援。
  
  从程不识弃守马邑,诱敌深入之计未能成行,也能侧面印证这一点。
  
  ——为了回援河套,军臣连跨过马邑、踏足雁门郡的天赐良机,都已经全然顾不上了!
  
  这就很奇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