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蒸蒸日上 (第1/2页)
“哈哈,节帅如今也是县公了!”
“这算什么,看看这个……”
“朝廷不给节度使旌节,结果还不是给了节帅都护府大都护的官职。”
“这些绢帛织锦和金银玉器得值快二十万贯了吧?”
“看卖往何处,若是卖往关内道,那肯定价值二十万贯了!”
九月初,陇右都护府正堂内,高进达等人看着从渭州送来的圣旨,每个人脸上都笑容难掩。
主位上的刘继隆也展露笑容,但不是因为擢升官职,而是因为又从朝廷身上薅了一把钱财。
尽管对于大唐来说,这些绢帛织锦不算什么,但却足够刘继隆做很多事情了。
“好了,等正月麻布织出,与这批绢帛一并贩往关内道,其它的彩锦、织锦和金银玉器就留下吧。”
刘继隆对众人开口,随后看向高进达道:“山南那边,阿翁给我送来书信,看样子今岁过后,他便要前往朝中为官了。”
“阿兄评了洋州刺史,杨参军也被充为翰林学士,接下来应该就是阿翁了。”
“他们调走后,我们的口马贸易必然会受阻,各州县刺史、县令的事情,你需要打点。”
“这些织锦、彩锦和金银玉器,便交给你打点吧。”
“此外,贩卖关内道所获钱财,半数与剑南道的杨复恭交易粮食,以剑南道的粮价,十几万贯能买三十几万石粮食了。”
唐廷对河西拆分成功,自然是要对陇右下手的。
只是直接下手的后果太大,因此要削弱刘继隆,必然先将其周围有利于他的因素给剪除才行。
山南西道的封敖、封邦彦、杨知温便是朝廷下手的目标。
不过陇右在山南西道经营这么久,可不是更换个节度使就能剪除的。
因此面对刘继隆的安排,高进达恭敬作揖,随后才道:
“各州县刺史、县令都知道了封尚书要被调回京畿的事情,都想着在封尚书走前,安心的做一批口马贸易。”
“眼下有好几批口马,都在从利州和兴州的方向进入陇右,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二千余口。”
“这批百姓,下官打算按照此前定下的规矩,先迁徙至鄯州。”
“其它州县的官员若是见到还有州县官员与我们交易口马,必然会动心,争先恐后的做批买卖。”
“后续的这些人口,再等开春后迁入廓州。”
高进达已经想好该如何继续口马贸易了,其建议让刘继隆颔首认可。
见刘继隆颔首,高进达也继续道:“剑南道那边,自从我们上次退回老弱后,白敏中和杨复恭倒是后退了些,这个月交易的两批口马,基本都是青壮,数量一千五百多人。”
“也是个欺软怕硬的。”刘继隆轻笑。
白敏中和杨复恭始终控制着迁入陇右的人口,从双方开始贸易算起,从剑南道迁入的人口不过堪堪过万。
相比较之下,山南西道迁入的人口却已经突破四万了。
虽说各州县官员的利益已经和陇右捆绑一处,但封敖走后,各州县官员肯定不敢像现在一样,大张旗鼓的贩卖口马。
山南西道的口马贸易量无疑会降低,剑南道又因白敏中所阻而数量不多。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年里,陇右的人口迁入速度不会太快,也不会太多。
这般想着,高进达与崔恕脸色都浮现难看,倒是刘继隆心里有底,并不着急。
“秋收的事情,还得你们多用心,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大可说出。”
刘继隆对众人安抚着,见状高进达等人也先后作揖回应,随后离开了正堂。
见他们离去,刘继隆也返回了内院,见到了为他织布的封徽。
“衣服让下面人去弄就行了,你不用亲自动手。”
刘继隆靠近开口,封徽却恬静道:“人皆知郎君节俭,妾虽比不得郎君,但织些衣物却不成问题。”
让名门嫡女为自己织布,世人见到,恐怕会惊掉眼球。
刘继隆坐在封徽旁边,也一起上手织布。
他曾经有心改良织机,但奈何他没见过什么织机,自然也就没能成功。
虽说没能改良成功,但他也学了一手织布技艺,织出来的布匹,比封徽所织还要好。
“郎君还有什么不会的?”
封徽笑脸盈盈询问,刘继隆闻言却苦笑摇头:“不会的事情可太多了。”
见他如此,封徽也收起笑容,小心询问道:“郎君是因为阿翁要调入京城而忧虑吗?”
“嗯……有点。”刘继隆点头承认,随后继续道:
“剑南道那边,白敏中与杨复恭虽与我们进行口马贸易,但始终阻碍着,不让流入太多人口。”
“继续让白敏中任职西川节度使,届时再来一名不相熟的山南西道节度使,陇右的日子恐怕就不如阿翁在时了。”
随着刘继隆解释,封徽也秀眉微皱,片刻道:“妾倒是有一计,但不知该不该说。”
“但说无妨。”刘继隆很好奇,封徽会说出什么计谋。
见他准许,封徽也开口道:“白敏中虽然是牛党要员,但也并非无人敢得罪他。”
“妾便知晓一人,只要使君敢将陇右与剑南道的口马贸易之事告诉此人,此人定有办法上奏至尊。”
“届时至尊即便不信,也不得不将白敏中调往他处。”
“不过若是将此事捅出,那至尊难免会派人调查,届时若是查出陇右与山南西道的口马贸易,那便不好了。”
封徽的话让刘继隆深思,片刻后刘继隆才道:“倒是可以和山南西道停罢口马,等待白敏中调离后,再继续贸易。”
“细君不用担心,大可将此人姓名告诉我。”
刘继隆很想知道,是谁能百无禁忌的弹劾白敏中。
面对他的急迫,封徽也笑着娓娓道来:“昔年至尊为万寿公主招聘驸马时,白敏中曾在弘文馆见到一人面目俊秀,遂向至尊推荐。”
“此人虽只是弘文馆右拾遗,却也是状元及第、五姓名门出身,加之容貌俊秀,故此被至尊看重,择为驸马。”
“不过,此人状元及第,又是五姓名门出身,自然已经有了婚约。”
“白敏中举荐此人时,此人已经亲赴楚州将娶同为五姓的卢氏娘子。”
“车驾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的堂帖追回。”
“此人不敢违背至尊,只能无奈迎娶公主。”
“婚后虽然琴瑟和谐,但他依旧怀念卢家娘子,故此深恨白敏中,常于至尊前告白敏中的状,但因其弹劾多为捕风捉影,至尊也未曾信任。”
“若是郎君将证据交给此人,此人必然欣喜,断不会让白敏中继续担任西川节度使。”
封徽将这件事娓娓道来,听得刘继隆一愣一愣的。
五姓名门,状元及第……
这两种出身,足够此人在官场平步青云,日后担任宰相也不是难事,结果现在被选为驸马,还被断了与五姓女卢氏的良缘。
虽说五姓七望在高宗、武周时期饱受打击,但安史之乱后,五姓七望又渐渐起势,因此迎娶五姓女,依旧是这个时代大部分男人的愿望。
此人既然是五姓男子,而卢氏又同为五姓女子,本该是段良缘,结果却被白敏中搅合,被万寿公主截胡了。
本来可以好好的娶五姓女,谁知道被塞了个活菩萨。
有新城公主和韦正矩的案例在前,对于这些名门子弟来说,娶公主跟被断了生路没区别。
一时间,刘继隆都有些同情此人了。
“这人是谁?”
“范阳卢氏南祖的郑颢、郑奉正。”
随着他开口询问,封徽也老实交代了此人的姓名。
刘继隆听后啧啧:“我若是他,恐怕与白敏中不死不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