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当世最强男人,盛唐气魄的源头 (第2/2页)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能团结人。”
“另一面,他又非常之果决。”
“玄武门的时候嘱咐尉迟恭,房、杜如果不来站队,就地正法,即: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玄武门之变是个突发事件,星象变化,不得不发,主谋是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俩人一个策划一个实施。
李世民让尉迟带刀去请房杜来决策,不来就地正法,这两人是半推半就。
“绝对的自信,也带来宽容。”沈三通说:“他得国很正,不要用简单篡位者来看待李世民,他和李渊的关系,有迷惑性,其实他是打天下的人。”
“打天下?”有观众不是很理解。
沈三通说:“李世民最迷惑的身份,是李渊的儿子。”
“大唐的第一批士兵就是李世民亲自招的。靠这批士兵拿下晋阳,然后招抚晋阳隋军。招兵在三月份,六月份誓师大会,士兵才看见李渊。”
晋阳起兵后,李家内部进行了一次兵权分配。李世民分到自己招的兵,左三统军。
原晋阳隋军一分为三:李渊南下的中军,李建成的右三统军,李元吉的晋阳留守军。
入关之后,李世民走北道,收服关中各大势力。李渊、李建成驻守永丰仓。
李世民麾下兵力爆发性增长。打下长安,李渊称帝后,李家内部又进行了一次兵权分配
以驻守永丰仓的军队和关中隋军为基础组成禁军,以八大总管军队属李世民,双方大致为6万:20万。
第一次转折出现是在对阵西秦死了八万唐军,又通过对西秦降将的屠杀,阻止李世民消化西秦降军,父子二人才实现军力的平衡。
李世民也被李渊挤兑出长安。
只是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不能打。
刘武周入侵,包括李元吉的太原守军在内,所有非李世民系军队全都报销。
最后李世民出战宋金刚,李渊给了3万人,这是李唐最后全部非李世民系军队。
宋金刚入侵不仅打光李渊的军队,更重要的是打光李渊的军心,即使旧隋军队将领屈通突立场,也站在李世民这边。
宋金刚后,李唐军队就是李世民一家独大了。
“李渊的儿子,其实是很具有迷惑性的身份,电影里,李世民有一长串儿的官职,我们读起来可以当贯口,也设计了比较轻松的桥段。”
“不觉得有啥不妥,毕竟是皇子嘛。但是,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他和李渊没有亲属关系,比如他是张世民,刘世民,赵世民。”
“拥有李世民的领兵打仗能力,同样的官职,就会立马发现,这个人,比王莽还董卓,比曹操还司马懿。”
“仔细看官职和职权范围,会发现,王董曹马、以及刘裕、尔朱荣、高欢、杨坚、朱温、赵匡胤、袁世凯都没达到李世民的这个程度。”
“再说就是玄武门之变,下部戏,要剧透了,好在咱是历史题材,大结局写明了。”
闻言,观众不由笑。
沈三通也笑,说:“玄武门之变更多的是李二要跨过自己心里的坎,只要他想,基本上就能拿到,因为天下是他打的。”
“李渊是杀不死他的,正如刘婴没法提前赐死王莽,刘辩也不能提前赐死董卓,刘协不能提前赐死曹操,曹芳也弄不死司马懿。”
“地位依靠力量背书,没有力量背书,写再多圣旨都没用。”
沈三通嘴了下曹操,和李世民比确实是菜鸡。
“曹操问题就是,他打不赢。李世民打天下也就七年,朱元璋北伐攻克大都只用了三年,曹操太慢了,他要是三年、七年扫清天下,很多事根本不算事。”
观众又是笑,不过想想真是如此。
强盛的大一统王朝打天下都快,没有拖很久的。
沈三通说:“也因为得国正,造就了李世民的自信和宽容,也是唐朝气度的来源。”
“同时,也是李世民为何对玄武门之变,没有在历史上掩盖的原因。”
“李世民自己自信是一方面,关键是这件事并不能动摇他的法统,他的法统不来自于父亲,而是他自己的战绩。”
“举例来说,宋朝就要不断论述自己法统,为什么?因为他合法性低啊!”
观众笑成一片。
日常拷打挫宋。
沈三通说:“我们骂秦桧,也有人说一桧何能,岳将军是赵构杀的。”
“可我们想一想,统一天下,赵构他不希望收复吗?控制军队有很多种方法,未必需要莫须有。”
“我们不去谈人的心理,而是摆在赵构面前的选择,没有别的选择。”
“他不杀岳飞,南方地主愿意吗?如果把北方收复了,士兵有了田,他有了自己的兵,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必须选项了,他也可是不选。”
“这样一来,南方的利益是不是要受损了?赵构想建功立业,这个力量从哪里来,本来占据优势的,会允许他获得力量吗?”
“我不是说赵构好,而是说决策的背后,永远需要力量。”
“也如,宋朝不得不论述自己的合法性,因为合法性低,不论述不行。”
“而玄武门之变,杀兄囚父,是万分敏感的。以房玄龄为首的初唐史官,起初也是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对玄武门之变写的很隐晦。结果呢?”
“李世民直接给褚遂良、房玄龄等人下了诏书: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意思就是说,不要遮遮掩掩的,该写就写,人是我杀的,事是我办的。”
“所以我们才看到历史上,独一份且原汁原味的宫庭政变的整个清晰过程:之所以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是因为他的老部下常何镇守玄武门。”
“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李建成,早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秦王府的武将就已经控制了李渊。”
“以尉迟恭为首的武将,逼李渊退位。李世民娶了兄弟庐江王李瑗的媳妇,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子孙。”
“这要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丑闻,但李世民让史官直书其事,根本没有忌讳。”
“放在任何朝代,这种事处理不好,对后世的影响不好,会引发一系列为尊者讳的连锁反应。”
“我要说的是,能有这样的处置,固然是李世民勇于担当,但更是他担得起!”
“这才是关键!”
“李世民自信宽容的背后,是他的赫赫战功,是他的合法性来自于一场场胜利,而不是谁的儿子,谁的赋予。”
“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可以有直接公开这个事的选项,而且公开后不会动摇他的统治。”
“反而不公开,有可能被官僚集团所利用,借此煽风点火。”
“在我看来,只是我看来,玄武门之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宫廷政变,也不是篡位,只是李世民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与其说李世民杀兄囚父,不如说李渊和李建成等人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是从孝道方面,这个事有点忌讳,但是从大的方面,从法统方面这不是问题。”
“正是法统足够正,才有了盛唐气象,因为开国之人能打,很多事就成不了忌讳。”
“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做历史题材,我自己认为,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力量本质出发。有这个力量,才能根据自己喜好做出不同选择。”
沈三通惯常拷打公知:“我们舆论上乌烟瘴气,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背后也是我们合法性强大,桌面上有承受乱七八糟言论的选项。”
沈三通对于玄武门之变的认知,让很多观众耳目一新。
不由连连点头,不管对错,沈三通确实有自己思考。
有观众迫不及待打听下部消息,玄武门之变剧情在下部,看沈三通说的头头是道,观众迫不及待,想一睹为快。
“沈导,这次是两部连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