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求上得中 (第1/2页)
张元就是那个一己之力改变大宋会试还会淘汰规则的人。
以前通过最终殿试才算金榜题名,可以做官。
但是张元屡试不第,终于有次在通过了会试,却在殿试落选了,未能做官。
一气之下,直接转投了西夏。
要是此人没能力就罢了,偏偏此人能力很不错。
当时西夏还未立国,此人得到了西夏开国皇帝的看重,不仅在西夏立国上多有功劳,宋夏之战时,还大败宋军,最后成为西夏国师。
为此大宋没少被辽夏嘲讽,说大宋识人不明。
自此以后,大宋只要通过会试就是官了,殿试的结果并不会产生淘汰。
这个官员提张元,意思是要按照赵兴定的规矩,那么一些本来可以授职,却因为没有通过考试,说不定就会一怒之下转投辽夏。
“官员治理一方,要是连这些都不会,全靠师爷和小吏辅佐,那么朕还不如直接让师爷和小吏来做这个官。”
赵兴冷笑道:“要是有人因此怒而投靠辽夏,那就让他们投靠就是了。”
大宋从未明文规定重文轻武,枢密院使这个职位也没有禁止武将担任。
甚至在国子监之中还增添了武学,教导兵法韬略和骑射。
这是在历史上那些重武的朝代都没有发生的。
任何一个朝代,天下太平以后,文官权势大于武将这都是一定的。
毕竟没有了战争,武将的价值和作用就得不到体现。
而文臣打压武将也是必然的。
当然了,大宋形成文贵武轻,历代皇帝也算是默许的,并非一点责任都没有。
可皇帝的默许,虽然和忌惮武将拥兵自重有关,但是和文臣势大也不是没有关系。
在赵兴看来,张元投靠西夏之事,固然说明科举存在一些弊端。
可世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绝对公平。
现实之中本来就充斥着很多不公。
即便张元当时没有被刷下去,以他的出身,也很难被直接授予实职。
从张元的表现来看,若是不能授予实职,或者是做了官遭受了什么不公,还是有很大可能会愤而投靠西夏。
世上遭受不公的多了,张元投靠西夏,本身就说明此人人品有问题。
并不是说遭受了不公就要逆来顺受,不能反抗。
可是这和叛国是两码事。
因为张元从此殿试不产生淘汰,在赵兴看来并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反而是对文人的再一次妥协。
若是赵兴在授官前增加一道考试,就有人不满选择叛国,在赵兴看来反而是好事。
这种人,能指望他对朝廷忠心么?
若是有一天辽国和西夏打过来,这种人说不定就直接投降了。
韩章出列道:“陛下,臣认为裁剪一些部门和精简官员十分不妥。一旦这么做,就会出现大量官员无法安置,必然会引起大乱!”
“臣附议!”
之前质疑的官员并不多,但是在这件事上,在场的官员全都出列附议。
在场之人家中亲族不少人都在官场之中,若是按照赵兴制定的章程,裁剪掉一些部门,谁知道自家亲族所在的部门会不会裁剪,甚至自己会不会被精简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