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斩庞德 (第1/2页)
此刻,刘禅震惊地凝视关羽,他觉得关羽的某些观念似乎有些偏离,
仅仅为了一点儿名声,就要英勇就义?
这样的价值观,在刘禅看来,显得过于刚烈而缺乏变通。
那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只要活着,就拥有无限的可能与希望,倘若是死了,那可就一丁点儿的希望都没有了。
于是,刘禅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劝道:“二叔,些许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又怎能与宝贵的生命相提并论?人只有活着,才有意义。若是生命逝去,那所有的名声和荣誉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刘禅的这番言辞,倘若放在现代,无疑是饱含正能量的箴言,无可挑剔。
然而,他却疏忽了,此刻的他正身处于古代,而在古人眼里,名声大于天!
名利二字,名在前,利在后,犹如皓月之于星辰,名永远凌驾于利之上。
在古代,用名换利很容易,而想用利换名,相对来说就要困难许多。
这与现代不同,现代奉行的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说明你的钱还不够多。”
然而,这句话在古代是行不通的,一个人的名声,要比他所拥有的金钱重要得多。
在古代,若你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有钱人,那你的钱很快就会没了。
反之,如果你有名声,就可以找人举荐,被皇帝或者哪个大人物看中,用不了多久,就能平步青云,获得地位,实现人生的逆袭。
这就是名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古人看重血统和出身,一个人的名,不仅能让自己实现身份的逆袭,还可让自己几辈子的后代出身都高贵一层,很多起义者在起义之初,都打出了自己是某某后代的名号。
比如光武帝刘秀,打出的旗号是汉高帝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
比如刘备,张口闭口就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且人家凭着这层名声,吸引各路人才,最后三分天下称帝。
这便是名声的魔力所在。
在古人的眼中,一个好的名声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流芳千古”才是最终奋斗目标。
历史上,伯夷叔齐坚守气节,拒绝食用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楚霸王项羽,即便面临绝境,也宁死不过吴江;武圣关羽,即便身陷囹圄,也决不向敌人低头......这些人,都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典范!
反之,汉朝初年的叔孙通身为儒生,却六次改变主人,反复无常,在当时就背负了很大的骂名;汉末吕布,尽管战力无双,却留下了三姓家奴的骂名;,一代权谋大师司马懿,虽为司马家族偷下了一个王朝,但其手段与心机,也为后世所诟病!
总而言之,古代是最在意名声的时代,而关羽,又是此中翘楚!
于是,生平第一次,刘禅被关羽痛斥了半个时辰!
刘禅估计,若非自己是汉中王唯一的血脉,恐怕关羽的拳头早已如雨点般落下。
半个时辰后,关羽骂爽了,也不在意刘禅的建议了,也终于想起于禁了,便命人将他押了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