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续推进

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续推进

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续推进 (第1/2页)

朱允熥再次去了紫金山,为人子女的该有的孝顺还是要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他要是什么都不做的话,那才是让人诟病了。
  
  看到朱允熥还是在发呆,朱有容就劝道,“允熥,父王和母妃看到你如今这样,肯定欣慰。”
  
  朱有龄也跟着劝道,“就是这个道理,父王悉心教导、母妃有生身之恩,不就是想着你今日出息吗?你现在如此出众,他们肯定能欣慰。”
  
  “哪有那么多事,我就是瞎想。”朱允熥笑着回应,“行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朱允熥就是太子朱标教出来的,以前的纨绔等等只是一种掩饰等等。这些事情朱允熥也没办法说,解释实际上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误会也就误会好了,有些事情解释清楚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所以难得胡涂,这也就难得糊涂了,这也没什么坏处。
  
  等回到皇宫,朱允熥则没有闲下来,依然还是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处置。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每天都是有着忙不完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急事或者突发情况,肯定也是要早些处理好。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不是生病比较严重,或者是遇到了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情,该忙着政事就要忙着政事,没什么假期不假期的说法。
  
  好在这一切对于朱允熥来说也都是习以为常了,自然也不会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只要自己能克服,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有难度的事情了。
  
  乐在其中,这就是朱允熥对于如今的这些生活、工作状态的评价,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烦闷的。
  
  道衍瞅准时机,开口说道,“殿下,昨日领安南使臣去了大营,也见识了我大明火器之利。”
  
  这一下朱允熥就感兴趣了,放下毛笔问道,“怎么样?这人到底是真的有些本事,还是说徒有其表?”
  
  “殿下,以臣之见,这人还是有些见识。”道衍就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说道,“关于火器,这人是有些想法。他观我大明神机营之火器,多是惊叹技艺,而非其他。”
  
  这话有些拗口,但是作为聪明人的朱允熥也能够理解道衍的意思了,这也就让事情变得稍微有趣一些了,这也算是坚定了朱允熥的一些决心。
  
  很明显黎元澄也算是长见识了,看到了在大明可以批量生产大量的火器,制造的工艺等等也是他在安南时根本无法做到的,因为生产力水平跟不上。
  
  可是要说现在神机营的那些火器,在黎元澄看来或许也就是那么回事,还没办法让他感觉到震撼,没觉得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些发明等等。
  
  这也正常,火器这东西虽然一直都是在发生,可是很多的东西也都是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是有着一些痕迹可以遵循的。
  
  宋元时期就开始有大量的火器出现了,大明打麓川的时候也使用了不少火器,这些也都是可以让安南那边的人稍微认识到火器的威力,甚至接触到。
  
  朱允熥想了想,开口说道,“想想法子,给这人留在这里,肚子里有货就给掏出来。”
  
  朱允熥意思就是非常明显了,就是看中了黎元澄的一些本事了,觉得他可以帮助到大明的火器发展,可以为大明的军事力量提供一些助力。
  
  至于说大明的这些军事发展、这些火器,以后会不会用在对付安南身上,黎元澄显然就是没办法控制这些事情了。
  
  而扣留使臣之类的事情在大明自然不可能发生,黎元澄是潜心向学,要在大明学习礼仪、教化,这是为了以后能够回到安南造福百姓的。
  
  唐代有留学生来中原,宋朝时也差不多,其实大明现在也是有着四夷馆,教授一些藩属国的学子。
  
  既然是教化天下,那自然也就有理由让藩属国的百姓沐浴光泽,感受到大明的洪威。能进四夷馆的,哪个在藩属国的时候不是名门豪族之后呢?
  
  所以说朱允熥非常的心安理得,其他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觉得那是黎元澄的福气了。
  
  搞定这些事情,朱允熥溜达着到了武英殿,“祖父,该吃饭了吧?”
  
  伏案工作的老朱抬头,问道,“回来了也不歇歇?”
  
  “有什么好歇的,我又不是做力气活。”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批批奏章,也不累。”
  
  老朱就劝着说道,“说不累,身子是不累,心累。你啊,也要歇一歇。”
  
  工作狂老朱虽然自己非常勤政,对于朱标、朱允熥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但是有些时候,他还是不希望朱允熥特别累,该歇息的时候还是需要歇息。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说道,“我准备迁一些百姓了。”
  
  老朱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有些地方人少地多,所以需要迁移一些百姓去恢复生产。这么些年大明也都是这么做的,迁民的工作实际上一直都是在持续着。
  
  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老朱就说道,“这事情你看着安排,有司也知道该如何做。”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徙富民,我这一趟准备把江南的一些富户给迁到应天府来。”
  
  老朱眼前一亮,立刻说道,“好啊,这个法子好。”
  
  老朱也没少做这些事情,在平定张士诚之后,他就令徙苏州富民实濠州。在开国之后,徙东南富民实临濠。
  
  不只是因为老朱觉得豪强富民欺侮贫弱﹑鱼肉小民的危害,更是因为他需要稳定朝局、稳住地方。不让一些豪强做大做强,让这些人以自力屯种为生﹔或寄籍京师﹐沦为厢民﹐失去原来的政治﹑社会地位。
  
  虽然对于这些巨富豪族来说肯定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巩固和加强朱明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还是很有好处。
  
  朱允熥也不会心软,说道,“现在好些地方也开始兼并了,一些豪族只要日积月累,在地方就是地头蛇。”
  
  老朱非常认可这些,“这是自然,收些百姓的田、让他们沦为佃户。真到那时候,这些人积攒的田地越来越多,纳的税倒是少了。宗族强了,县衙里都要是他们的人。”
  
  这类情况在封建社会没办法完全根除,所谓的现代社会当中实际上也是一样。有些家族在地方就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人脉,可以相对轻松的得到更多的资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