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兴学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兴学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兴学 (第2/2页)

笔墨纸砚,书本费,拜师的束脩,远游的费用等等,普通之家根本无力负担。
  
  更别说男丁,本就是家庭的重要劳动力。
  
  读书科举是要脱产学习的,本来能够产出的劳动力,不仅不参加劳动,反而去读书。
  
  这一出一进,差距可不小。
  
  因此,能够接受教育的大多是中上层的子弟。(当然,也有个例,凡事无绝对嘛,但个例不足以否定总体规律)
  
  然后,这些出身不错的读书人,再历经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后留下的,即便有些滥竽充数的,其数量也不会太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和他身处的阶级也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以诗赋取士,这一看似荒唐的标准,实际上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代盛王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群才,以陈正道。”
  
  待到众人重新归位,李杰试探性的抛出了改革学制的观点。
  
  “然,今学舍虽存,却疏为流表,生徒罕至,朕闻,诸生员竟以两馆为耻!”
  
  “诸卿,何以教朕?”
  
  李杰这段话的大意是,虽然现在学舍尚存,但却是名存实亡,诸多学子,更是以两馆为耻。
  
  宋初,中央官学主要有国子监、广文馆以及宗室学校。
  
  宗室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宗室弟子,暂且不表,李杰口中的两馆便是国子监和广文馆。
  
  广文馆最初的目的是收录博学之士,然而,现在的广文馆却成了权贵子弟挂名取解额的地方。
  
  另外一馆国子监,亦处于半废的状态。
  
  国子监本为育才之所,只是现在科举更加重视参加乡贡的生员,故此,国子监也慢慢名存实亡。
  
  “陛下圣明!”
  
  半晌,王曾越过了发言顺序,先于丁谓,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当然,开奖之前,拍个马屁也是很有必要的。
  
  “臣伏闻,善国者,莫先育才,而育才之方,莫于劝学。”
  
  “先帝曾着劝学诗一首。”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陛下兴学,既是承先帝之志,亦是启盛世之兆。”
  
  “臣以为,兴学之首要,莫过于先兴太学。”
  
  “今国子监瓦屋不过两百间,制度狭小,不足以取天下之士,臣请陛下,兴学士,置明师,以育天下英才。”
  
  “另,天下州学县学,亦是废弛久矣。”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令各州县,皆立官学,由各路监司择选属官为教授官。”
  
  “若不足,则取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任教授官。”
  
  王曾的观点,其实并不算新颖,而且说得很是笼统,大意是国子监学舍不够,该多建学舍,择选明师。
  
  而地方州学则由各路长官负责挑选老师,首先从自己的部下中挑选,如果不够,再从当地挑选学识过人的明师。
  
  这样的发言也很符合王曾的为政风格,既不会出错,也不会太过激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